星期五, 7月 24, 2009

周秀娜舔雪糕 Kama奶任飲 Angelababy則被粉絲搶光


Atnext: "書展寫真大戰展開,兩位頻傳不和的人氣 o靚模周秀娜和羅凱珊( Kama),由場內鬥到場外。前日舉行過簽名會的周秀娜以露肩露腿打扮,於酷熱天氣下在金紫荊廣場派雪糕益街坊,更親自示範舔雪糕冧 fans。

昨日辦簽名會的 Kama也不執輸,臨時加插飲奶兼送奶環節硬撼周秀娜。周秀娜面對 Kama步步進逼,落實明日加料在書展獻吻。

人氣爆燈的 24歲 o靚模周秀娜,昨日與 20歲的羅凱珊同場正面交鋒。連日來周秀娜的激盪寫真成為城中熱話,前日更以書展第一模身份舉行簽名會,昨日她轉戰書展場外的金紫荊廣場,派雪糕繼續為寫真拉客,其後則到 Kama派奶谷書。

而香港新一代潮流教主Angelababy到書展舉行簽名會,二百多本書冊在半小時內被粉絲搶光。談到周秀娜在簽名會獻吻答謝書迷一事,問她會效法嗎? Angelababy指這些都是宣傳手法,自己就不會去做,最多搞搞簽名會和粉絲聚會,她更自言是不能接受向粉絲獻吻。"

星期日, 7月 19, 2009

廣管局多年嚴重失職 主席何沛謙你見到嗎?


FF: "廣管局理應珍惜社會的言論自由, 提供一個公平、穩定的環境以便廣播機構和業內人士運作;確保廣播服務維持適當的標準;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執行廣播政策;以及推行一切相關的法例和牌照規定。可惜多年來它們只令某個電視台獨大, 做成好多不成文規條, 形成了掠奪式壟斷

免費頻道係屬於公共產業, 電視台個牌應有公平競爭, D有質素o既節目先會浮現, 否則大家就只可以睇大咕窿, 王老虎搶親, 畢打自己人及媽媽發爛渣等垃圾節目啦......

fungfung.net 發覺現時香港免費頻道已無選擇, 開電視有精彩節目睇就叫好彩, 而大部份節目都也比較古版及低俗, TVB 連一個介紹 Gadget 或名車之節目都冇... 香港好多人也鍾意車, 電玩及電子產品, 好可惜無綫只懂搞美女港男, 而資訊就只有財經... D青少年就只好出街索K了

期望有一天香港免費頻道可以像香港報章雜誌一樣百花齊放, 可以有像Milk或東Touch專給青少年的頻道, 也可以有像大公報一樣的親中頻道等... 而不是由一間公司製作及廣播所有節目, 掠奪式壟斷是非常不該的!

社會應該要多完化, 節目人民才會有進步!"

星期日, 7月 12, 2009

貢寮海洋音樂祭 福隆沙灘熱情搖滾3天


Sina: "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第十回,7月10日下午起將在福隆海水浴場熱情搖滾3天,今年除了有大陸搖滾樂團交流外,周日(12 日)晚將由藝人張惠妹所領軍的搖滾樂團「阿密特」壓軸。

貢寮海洋音樂祭今年活動主題定為「搖滾十代」,主辦單位重金邀請來自台、中、港、澳、星、馬、日、韓、美、法等國家的知名搖滾樂團,齊聚貢寮傳遞搖滾熱力。

7月10日起3天,在大舞台的演出部分各有不同主題的表演節目,分別是華人之夜、海洋獨立音樂大賞、國際之夜。小舞台則會有許多樂團發表各自的音樂創作,讓喜愛搖滾音樂的朋友有機會認識更多不同樂團與歌曲風格。

首日華人之夜,將邀請到獲得第三屆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評審團大賞的「旺福」和來自中國的「果味VC」,以及澳門雙人合唱團體「Soler」、香港地下知名另類樂團「My little airport」、馬來西亞「Estranged」,以及曾獲亞洲MTV大獎「新加坡最受歡迎歌手獎」入圍的「electrico」樂團;最後壓軸為曾是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得獎者黃立行擔綱演出。

11日為「獨立海洋音樂大賞」,總計在會前賽中選出的10團入圍者,將於「海洋獨立音樂大賞」之夜最後決選,競逐海洋大賞、評審團大獎以及海洋之星觀眾票選3項大獎。

最後一天的國際之夜,有2008海洋之星得主怕胖樂團、融合許多國家優秀樂手-美國代表「VHS or BETA」、日本鋼琴古典搖滾樂團「風味堂」、來自法國的英倫搖滾指標性團體「Tahiti 80」以及在韓國相當火紅的「酷懶之味」,最後登場的,則是由張惠妹所領軍的搖滾樂團阿密特,壓軸演出。"

台北縣政府搞音樂祭做得有聲有色, 而港苦就只懂拉平民...

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是以福隆海水浴場內外兩個沙灘上所搭建的表演場地作為舞台,以接力的方式由許多不同的表演單位輪流上台,由於聽眾進場完全免費,音樂祭的活動經費主要是來自台北縣政府。

首次舉行是在2000年時,由於歷年來的活動舉辦地點皆位於臺北 縣貢寮鄉境內的福隆海水浴場,因此經常稱為貢寮海洋音樂祭,簡稱為海洋音樂祭。活動的英文名稱中之「Hohaiyan」(吼海洋)是來自台灣原住民之一的 阿美族語言,是個與海浪有關的語氣詞,而活動單位也選擇了阿美族的太巴朗民謠作為音樂祭的主題曲。

星期五, 7月 10, 2009

搵笨膠袋稅 1年嘥袋 78億個


Atnext: "醞釀兩年的膠袋稅週二實施,政府向每個背心膠袋徵稅五毫,預期新例可逼市民每年少用十億個膠袋。

新例是否奏效仍然未知,但膠袋業界卻發現超市預製膠袋、不織布袋和垃圾袋訂單激增;這些袋的膠量遠超背心袋,單單一年新製膠袋已等於八十八億個背心袋,減袋十億變成嘥袋七十八億個。

「之前成年冇去管理處攞垃圾袋,而家唯有攞番,垃圾袋大大個,肯定唔及背心袋咁環保啦!無法,我唔會俾五毫子膠袋錢,有街坊話,買得多嘢,叫超市送貨上嚟,人力物力開車嘅油錢係佢哋嘅,唔關我事。」住在調景嶺健明邨的成姑娘,對膠袋稅的推行非常反感,她覺得,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最離譜係超市好多貨品喺架上一袋二袋袋好晒,話係特惠裝,透明膠袋裝住三支飲品或三盒餅,連洗潔精、洗頭水、雪糕、麥皮,乜都用個膠袋封住嚟賣,啲袋鬼咁厚,搣爛咗唯有係丟咗佢,唔可以循環再用!為咗避膠袋稅,超市搞咁多嘢,係咪無嘢搵嘢搞!」成姑娘大罵。

連尋常師奶都看得到膠袋稅未見其利,先見其害,但環境局偏偏視而不見。民間組織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就同政府計數,他在七大超市實地調查,發現每間超市至少有二十種品牌貨品為了逃避膠袋稅,以預製袋包裝,聲稱是特惠裝。他統計,每個品牌每日每店賣二百件,在七大超市旗下二千分店每日便共賣出八百萬件。

「一年就會消耗廿九億二千萬個不能循環再用的厚膠袋!要知道預製袋的膠厚度係一般背心袋的三倍,即等於一年用八十七億六千萬個背心袋,比環境局估計膠袋稅能省十億膠袋的數量還要多。這些袋用完即棄,無法再造,丟入堆填區的話,製造大量無法溶解的垃圾。」何解釋。

何民傑的估計不是空想,香港塑料袋業商會副會長劉志良表示,預製袋的訂單的確比往年同期多了兩成,除了預製袋,用來作環保袋的不織布袋也一樣訂單急升。「不織布袋呢半年比去年同期多咗五成訂單,單係我間廠已做了八萬個不織布袋。

「有 鞋廠要求我哋唔好做膠袋,驚影響商譽;佢哋唔要紙袋要形象高啲嘅不織布袋,係一種看似紙袋或麻袋物料的購物袋。其實嗰啲都係膠袋。」劉說:「以前一個鞋盒 加一個膠袋就載對鞋走,而家每『隻』鞋有一個不織布獨立包裝,再放入一個鞋盒,再由一個不織布袋載走,以為可改善公司形象,其實仲唔環保;一個不織布袋耐 用程度等於幾多個膠袋就唔知,但膠量等於一個背心膠袋的四十倍!」

扮作「環保袋」的不織布袋到底又等於幾多膠袋?百佳超級市場自稱近日換購不織布 袋服務,向顧客派發超過八十萬個袋,保守估計,若今年各大超市推出一百萬個不織布袋,就等於四千萬個背心膠袋,加上相等八十七億六千萬個背心袋的預製袋, 今年便新製了八十八億個袋,絕對因減得加。

「不織布袋好靚,越做越花巧,將膠料出厚壓花紋,再加埋絲帶、拉鍊及鈕釦,易攜帶、又時髦;成本價要十 蚊一個,不過以前收集回來的膠袋,只要用電融化,用水冷卻,變成膠粒,我哋就可以循環再用,而家啲不織布袋,回收返嚟之後要用人手拆番晒啲拉鍊、絲帶、鈕 釦出嚟,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循環再用的代價大咗好多。」劉又舉例,市場現在流行一些「令面」紙袋,實則內有四成膠料,客戶只製造環保的假象,實則膠紙袋承 托力不及膠袋,容易爛。

預製袋因減得加
20牌子貨品× 200件/日× 2000分店× 365日
=29.2億個× 3個背心袋
=87.6億個背心袋/年

據部分超市供應商說,部分超市不想支付額外的環保袋製作費,乾脆向上架的商戶揼心口,要求他們在環保袋上賣廣告,商戶不想得失超市唯有照付當宣傳費,結果換來現時超市提供不同款式的潮袋給顧客換領。甚至有傳超市亦預先通知商戶,最好把貨品預先包裝,方便顧客攜帶,因此近日超市推出不少聲稱優惠裝。

「背心膠袋的訂單確係少咗三成,不過隨之而來的,係垃圾袋多番三成,仲有超市裡面賣生果供顧客自取的一格格透明蔬果袋,又多兩成。」劉說:「人人以為背心膠袋係罪惡溫床,要除之而後快,但其實換來其他膠袋,後果仲大鑊,之前好多人用背心膠袋做垃圾袋,個背心位最啱打結,而家話要收稅,大家唔攞背心袋,用垃圾袋,成本對我嚟講係差唔多,不過垃圾袋的面積比背心袋大兩倍,因為我哋要做長啲俾客戶可以有位打結。」

劉說,全港一百二十個塑料廠廠商會員,只有十五間兼做膠袋、紙袋、不織布袋及垃圾袋,膠袋稅叫這十五間廠生意大增,「但其餘只做背心膠袋嘅廠,要佢哋發展多一條生產線,又做埋不織布袋及紙袋,係好沉重的事,由去年至今,已有五至六間公司倒閉,估計未來將會更多。」

政府誤導

劉又踢爆政府一面扮環保,強推膠袋稅,但另一方面,膠袋業界建議政府發展塑料回收業,甚至有英國及澳洲顧問公司來港探路,欲搞塑料回收業,「我哋叫政府撥塊地出嚟,但政府一直就係拖,考慮吓先啦,無次搞得成。而家話預計每年兩億膠袋稅,係咪會真係搞好塑膠回收業呢,政府都係話考慮吓先!」

何民傑亦踢爆政府連串大話,「環保署○五年委託顧問公司 GHK進行的研究報告,不建議港府開徵膠袋稅,因為膠袋只佔本港總垃圾量百分之一點八。但政府最終當無聽過,個報告都只登喺環保署網頁內,仲係英文版,擺明唔想太多人知。即使唔聽本地顧問公司,都可以參考其他國家例子,好似愛爾蘭咁,膠袋稅實施初期,確係少咗九成膠袋,不過好快已得番七成,因為市民已經慣咗膠袋稅。」

「政府又話每日傾倒成千噸膠袋垃圾落堆填區,實情係堆填區內大部分係建築廢料,當中最多屬建築廢料,佔總量四成。」何批評:「環保係應該從生活習慣開始去改,如果要強制立法,只會造成反效果,膠袋稅如是,即使邱騰華而家搞緊的停車熄匙都一樣,第日唔想停車無冷氣,啲人咪四圍兜圈兜到要上車為止囉,車的廢氣一樣係污染環境。」

愛爾蘭經驗不跌反升

香港並不是膠袋稅的先行地區,早於○二年愛爾蘭已率先立例,對零售商派發的膠袋徵收塑膠稅 Plastax。每個膠袋徵收一角五仙歐羅(約港幣一元五角)。該稅實施初期,購物膠袋使用量一度降低九成二,每人一年由丟棄三百二十八個膠袋大幅減至二十一個,效果顯著,但其實隱藏另一些問題。

同期紙袋數量大幅上升,膠垃圾袋用量更飆升十倍,雙方互相抵銷,膠袋總用量不減反加。當地政府○七年再把環保費增至二角二仙歐羅(即約港幣二元三角)。不過環保團體的數字顯示,垃圾袋卻增加了七萬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