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29, 2010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2010)

Danny Cheng: "談及Facebook社交網絡的The Social Network,在美國上映後已極具話題性,電影將於11月18日在香港上映,假如每個Facebook用戶都去看,這部描寫Facebook創辦人故事的電影,肯定都是另一傳奇。"


文皮亞: "美國《時代》雜誌形容,Facebook是現時全球第三大國家,擁有逾5億國民。我們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位在過去30天內曾經出入該網站。Facebook是如何誕生?誕生背後又是怎樣的人性衝突故事?假如每個Facebook用戶都去看《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這部描寫Facebook創辦人故事的電影,肯定都是另一傳奇。

因為社交網站Facebook的成功,連帶社交上與初相識的人的流行用語都變成是﹕「Facebook Me」(Facebook我)。「你Facebook鰦未?」還未?也就注定彼此「冇偈傾」。不是因為大家要討論Facebook這回事,而是彼此都會透過Facebook去傾偈。Facebook不是溝通工具,是溝通平台。有興趣的是,所有能夠即時溝通的工具如手提電話,都急不及待與Facebook 掛鹇,因為手機用戶會反過來依賴電話中的Facebook功能與朋友溝通,而不是直接致電朋友。

這是一個很微妙的現象——更有人認為,Facebook是21世紀其中一項最偉大的發明。因為21世紀人類的溝通方法改變了,我們習慣留言,不習慣直言。上網就是工作,上網就是生活,與朋友聚舊,不一定要出來晚宴,在網上一人一句留言,都可以成事。Facebook的賣點,就是協助人建立社交生活虛擬圈,這個圈甚至可以無限擴大,你可以與5億來自世界各地的註冊用戶結為朋友,亦可以與5億Facebook國民為敵。Facebook是沒有警察的國家,不過假如你要出言不遜、詆譭他人,你的行為便會給所有認識你(甚至不認識你的人)看見,你會被他人「移除」(remove)、「阻止」(block),永不超生。

我們的生活與Facebook緊密聯繫,當然也有人會問,究竟Facebook何時會沒落?何時會被網民捨棄?相信很多科技及創意天才都渴望成為擊倒Facebook,創造另一科網傳奇的下一人。

Facebook創辦過程為故事藍本

《社交網絡》是第一部以Facebook創辦人及網站誕生為故事藍本的電影,影片不是姑隱其名地影射,而是直接指名道姓地拍出幾個年輕人創造Facebook傳奇的經過,所以影片由籌備到上映,都相當惹人關注。

Facebook始創者Mark Zuckerberg成了現時世上最年輕的超級富豪,這位今年只得26歲的80後,他的成名故事有人形容是成功必須經過的過程,亦有人會認為是聲名狼藉兄弟

電影中的Mark Zuckerberg是科技天才,美國哈佛大學高材生,他擁有所有天才的特質﹕恃才、傲慢、目空一切,上堂不留心,因為他早已明白教授所講的一切。但他要承受的苦果是,他是社交失敗者,特別與異性相處及溝通方面。影片開場就是他在大學餐廳與女友舌劍唇槍的分手戲,他說話連珠炮發、思路敏捷,總以為理據在自己一方,但他很快便明白到,感情不是講理據。更令觀眾意想不到的是,Facebook概念誕生的前身,其實是源於Mark Zuckerberg向女友報復,要向全世界證明他是聰明地存在而作出的反叛行為。當大部分同學及宿友都在開派對狂歡時,他卻寂寞地躲在宿舍,花數小時建立起品評大學女生樣子的網站Facemash,盜取大學網站內女同學照片。豈料數小時內網站吸引了數萬人次點擊,令校園網絡癱瘓。他幾乎因此被踢出校,但他在同學間一夜成名。

從與合伙對簿重構來龍去脈

關於Mark Zuckerberg的故事,坊間流傳過很多版本,最多人說的版本是,他為了網站的發展,與合伙同學反目成仇,對簿公堂,爭奪資產。影片以兩宗官司同時審訊的過程,來重構Facebook發展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幾位著名大學的醒目年輕人,如何向夢想進發。

Mark Zuckerberg是否因為貪錢,而與同學一一反目,要留待觀眾去判斷,但影片導演大衛芬查所理解的Mark Zuckerberg,背後受到更大的推動力,其實是來自向全部人甚至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及想法。

大衛芬查理解到,年輕人在社會做事,往往受到成年人的掣肘,理由是﹕你經驗未夠。這就正如大衛芬查在年輕時入行拍電影所遇到的困難一樣。他明白到所有驚天動地的創造,都是源於破壞。正如Mark Zuckerberg所幹的事情一樣,天才會把舊的規則破壞,建立起更有創意的新秩序。但不是所有天才都會成功,天才還要依賴的是﹕時勢和機遇。就算以上兩者出現了,也要能夠及時把握。在把握的過程中,難免與不同步伐的合伙人、同學出現分歧。

刻劃立體超越一般人物傳記

《社交網絡》不單單是創時機、趕話題的通俗電影,影片超越一般人物傳記格局,藉覑這位現實中的傳奇人物,更深入剖析天才創造背後,所引發的破壞、矛盾、金錢、權力和衝突。Mark Zuckerberg是百分百的悲劇英雄,他為了建立成功的社交網站,而付出了自己的社交網絡,他因為孤獨、寂寞、難以與人溝通,而期望在網絡世界得到彌補,他終於成功了,成了超級富豪,但最後還是繼續孤獨、繼續寂寞,因為一切已經因財失義。

劇本把不同人物、利益和思想都描寫得非常立體,把Facebook故事變成強而有力的人性利益衝突故事,導演大衛芬查對拿難多重人物、主題、場面和多元敘事角度,都準確無誤,情節緊湊,是一部達至相當高水平的刻劃人性電影。 "

星期二, 10月 19, 2010

駕 Audi A1 優雅悠閒地慢遊中環銅鑼灣

Danny Cheng: "Audi A1 & Taio Cruz event, fungfung.net reporting live @ Wan Chai :)"


A1就定性為「 Premium小車」,加諸於身,全是最新最靚最型最好:可以在 A1身上輕易找到 A8、 R8的設計特徵,甚至一些 A1獨有的新設計,總之萬千寵愛在一身。

見過真車,不難發現 A1的造工果然勝過同級( Ambition版),用料用色裝嵌配搭是 premium級,比得上一部豪車,坐入車廂,如果不計空間感的話,絕對有「 A4或以上」的感覺(亦即相等於 C-Class/ 3系或上),「值回車價」。

不過,小朋友始終是小朋友,「體質體能」方面,騙不到人。

細細的「肺活量」(引擎排氣量),在渦輪增壓器「幫拖」下,馬力等同於一部 1600c.c.車仔,而扭力則屬 2000c.c.級。勝在車身輕( 1125kg),起跑及加速都比預期中爽,只是「爽」,不是「激」,更談不上「爆」,當然可以用「波波盡」、「腳腳地板油」來催谷 A1的潛能。不過,相信買得 A1的,都不會胡亂將 A1開到繞道東廊八號幹線上撩是鬥非,又或在石澳清水灣表演逢彎劈彎,反而「應該」優雅地到中環銅鑼灣灣仔星街等商業區購物區悠閒地慢遊。

駕 Audi A1 在中環銅鑼灣一帶駕駛,塞車、行行停停,引擎細而扭力足,塞得舒服,慢得有理。

星期日, 10月 17, 2010

銅鑼灣漢記廉價班沙腩打入CNN美食榜

Danny Cheng: "秘制班沙腩麵只售38元? 個價錢好大眾化喎 :D"


明報: "美國新聞頻道CNN(有線新聞網絡)旗下生活指南網站CNNGo,今年推出美食評選,在香港選出15項最佳美食,除多間米芝蓮餐廳龍景軒、Caprice、明閣等入選外,銅鑼灣漢記牛什粉麵茶餐廳以一碗價值38元的班沙腩麵殺出,但老闆感嘆香港很少人「識食」,故堅持價錢大眾化,務求吸引更多人親嘗他花心血製作的食品。

CNNGo今年在亞洲6個城市推出首屆最佳美食評選 ,除了香港站,會陸續推出東京 、上海 、曼谷 、新加坡 和孟買版。「CNNGo最佳美食評選」因應每個城市的特色美食而度身挑選15個評審項目,其中香港特別加入最佳米飯、最佳火鍋等。

牛肩膀精華 嘆少人識食

班沙腩麵可謂漢記牛雜粉麵茶餐廳的鎮店之寶,這家位於銅鑼灣駱克道的小店獲選為香港最佳廉價美食。對於畢生心血班沙腩麵揚威,店主林漢純喜上眉梢,他自言附近以鮑魚馳名的酒家負責人亦不時向他請教,但他堅持秘方不會外傳,全店亦僅得他一人能接觸那鍋開業7年來一直在熬的腩汁。

他說,班沙腩選自牛肩膀精華,以藥材伴以鹵水烹調,日賣百碗,有藝人深夜在附近消遣亦會叫外賣,亦有中聯辦 人員、太極高手、練馬師慕名而至,更有外國人「食過翻尋味」打包回國,來一客「飛天腩」。

林漢純說,烹調班沙腩的竅門在於配料與鹵水比例,以帶出肉味,品嘗時忌加辣醬,他眼見港人吃麵必加辣醬,慨嘆「香港很少人識食,口的後生求其一餐,最緊要平同就腳」。雖然登上最佳美食榜,但他堅持價錢要大眾化,兩年來依舊賣38元,只求有更多人能親嘗其心血。

東來居火鍋靠騸牯牛上榜

東來居火鍋料理獲選本港最佳火鍋,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店主胡嘉榮對火鍋獲美食家垂青深感榮幸,「認受性超乎想像」,但他不認同開火鍋店毋須花工夫,因為由食材、湯底全部都要落足心機,材料在全港街市精挑細選,包括西貢 的海鮮、九龍城的腐皮、灣仔的水魷等,其中本地肥牛更是以騸牯牛(已閹割的牛)製作,每日全港供應只得5至7隻,「拎得幾多得幾多」,特點是牛味特濃,油分多,肉質軟。

「外國客愛吃頂級午餐肉」

胡嘉榮認為,打邊爐最重要是湯底,該店日花10小時煲湯,當中以羅宋牛膝湯底最受歡迎。店中另一受歡迎食物是港人至愛——午餐肉,此店嚴選頂級金華火腿製成的午餐肉,外籍食客也吃個不停。

《米芝蓮指南》主要由外國評審員「微服」評審食肆,CNNGo香港版編輯李曉怡指出,米芝蓮較重外國人口味,CNNGo這次請來4名本地資深食評家,包括《WOM餐廳指南》編輯Samanta Pong和Fergus Fung、博客KC和少年食神林澄光評選,只為選出港人認同的地道風味。"

星期五, 10月 15, 2010

電車王 120

Danny Cheng: "還記得當天晚上從灣仔坐上部樓梯左右倒轉的電車往中環,以為自己發緊夢! 原來佢叫電車王 120,車廂保留了四九年的設計,一排排手織的啡黃色藤木椅、車頂排列有致的黃色燈泡,像走進時光隧道...... 謝謝壹週刊,現在迷底已經解開~"


atnext: "120,名字冷冰冰,但有本事令幾代人魂牽夢縈。它是全港唯一保留啡黃色藤木椅、黃色燈泡的戰後電車。上週,電車公司宣布全面翻新一百六十一輛電車,掀起 120尋訪熱。拿着照相機,游走於不同電車站,尋尋覓覓,只想沉醉在綠色鐵皮與昏黃燈光下,留住好時光。

望着進進出出的電車,眾裡尋他, 120始終芳蹤杳杳,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十時三十分,車身還印着黃道益活絡油的 120,千呼萬喚,沿着德輔道西電車路徐徐駛入。早已苦候多時的電車迷歡呼一聲,拿着照相機,一擁而上。

剛自駕駛室步出的電車司機說,此情此景,見怪不怪,「佢哋好迷呢部車,搞到我揸親呢部 120,都好似中獎咁!其實部車唔單止唔會行固定路線,連我哋都要睇編更,先知係咪揸佢。」不確定的緣分遊戲,甚具玩味,他笑說有時「追叮族」會問他 120的行車路線,又會來回不斷搭,不肯落車,只要不影響其他乘客,他都會「隻眼開隻眼閉」。

《阿飛正傳》的世界

苦候個多小時,終於登上與別不同的 120。雖是大白天,但因天色昏沉,黃燈泡早亮着。時明時暗的昏黃燈光、映襯着車內的綠色鐵皮,以及一張張啡黃色的藤椅,就像走進時光隧道,來到《阿飛正傳》的電影世界中。「係咪好靚呀?」正在狂按快門的電車迷,一邊拍照,一邊對着記者問個不停。

「 120無固定行邊條電車線,要坐佢,好講緣分,唔係想坐就一定坐到,試過喺中環離遠見到,即刻落車追住佢,好在電車行得慢,實追到!」這種落車、追車、再上車,在布滿電車站的港島街頭,不難見到。廿六歲的李俊龍( Eric),正是其中一個「追叮族」。

「我細個住跑馬地,依家住西灣河,都係電車軌旁邊,我阿媽話我好細個已經好鍾意電車,扭親計,一上車就收晒聲,萬試萬靈。」

他記憶中孩童時代的電車,正屬 120的款式,「我中學讀肇輝台嘅聖瑪加利書院,行路可到,唔使坐車,反而同朋友出街,同阿爸阿媽去拜年,都係搭電車,感覺上,搭親電車都係放假,特別開心。」小小車廂,記載了他的快樂童年,成為他尋找 120的動力,「電車公司之前分階段翻新及改裝現有列車,剩番 120無改動,應該珍惜。」

在迪士尼工作的 Eric,外表新潮,無懼「電車男」的稱號,還樂在其中。家住西灣河電車站旁還嫌不夠,他在五十呎的睡房內自設迷你「電車小鎮」,用不同物料自行搭建電車站、路軌、電纜系統,打造自家「叮叮王國」,務求一張開眼睛,就見到他最愛的電車!「以前細個無錢,用牙籤、軟尺同紙皮自製電車,依家出嚟做嘢,梗想擁有自己的電車隊!」

全港現時共有一百六十一架載客電車,七、八十年代,在市面行走的,主要是如 120一類的「戰後型」電車。

四九年香港製造的 120,車廂保留了當年的設計,一排排手織的啡黃色藤木椅、樓上樓下排列有致的黃色燈泡,統統只此一家,是全港唯一仍然未「退役」的戰後電車。只是,隱世電車王出車時間不定,想懷舊,就要看運氣。

120 靠着歷時達半世紀的設計,打動不同年代人的心。除了八十後的 Eric,作為五十後的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張順光( Alan),同樣情迷 120,「七、八十年代,我仲係十八廿二,嗰時架架都係 120!大家點會唔記得間條木天花上面嘅金魚缸(黃燈泡),呢啲風味,白光管無得比。」

做測量師、住半山的 Alan,稱得上本地數一數二的電車迷,出版過有關香港電車歷史及收藏品的書籍,連郵政署發行首日封、電車公司徵求電車圖片或資料時,都要向他招手;又曾應邀主講歷史博物館的講座,講電車的歷史,儼如香港電車的活字典。

「我細個住荷李活道,阿婆住銅鑼灣,每到週六日,一定搭電車去探阿婆,同表兄弟一齊玩,當時唔好話皇后戲院未拆,太平呀、金陵呀,呢啲咁經典嘅戲院都全部喺度;六、七十年代,坐電車到上環,信德中心未起,仲可望到海,電車貼近臨海之濱行走,望出車窗,咩煩惱都無晒。 120碩果僅存,係好多代人嘅回憶,點都唔可以叮走!」他說。

香港電車公司上週宣布斥資七千五百萬元,全面翻新包括 120在內的一百六十一輛載客電車,以鋁合金取代古典的柚木車架,同時把下層兩排長椅改為獨立座椅,經典「三截棍」式車尾旋轉閘門則轉用活門。這是法資財團威立雅( Veolia),今年二月自九倉手中全面收購電車公司後的「改革頭炮」,也是電車自一九八七年後,廿三年來首次進行大規模翻新工程,長遠有助減低維修的營運成本。

事實上,香港是全球唯一全雙層電車團隊,有熟知電車經營的商界中人就指, Veolia收購本港電車業務,只為進軍內地鋪路,「威立雅係運輸巨人,全球都有業務,依家上海同廣州都話要復建電車,香港係佢嘅落腳點,只係香港近年勁吹保育風,佢哋翻新,事前都做咗好耐準備工夫,一早邀請電車迷去車廠睇,唔似九倉咁封閉。」要將保育炸彈,變為進軍內地的金蛋,還看 120。"

星期三, 10月 06, 2010

好想揸幾日電車

Danny Cheng: "點解新車都冇餐廳和冷氣,其實不如裝埋3D電視啦~"


atnext: "全球僅存以柚木製造的傳統電車,即將在香港絕迹。香港電車公司斥資 7,500萬元,全面翻新 161輛載客電車,以鋁合金取代古典的柚木車架,同時把下層兩排長椅改為獨立座椅,經典「三截棍」式車尾旋轉閘門則轉用活門。有電車迷批評,新設計抹掉了電車傳統特色,更掃走香港百年歷史。

對上一次電車大規模翻新工程是在 1987年,相隔 20多年,今年 2月被法資財團全面收購的電車公司再斥資 7,500萬元改善 161輛電車,平均每輛花 46.5萬元。新車廂最大變化是車架結構,由傳統的柚木車身,改用鋁合金。負責是次工程的高級工程經理陳是耀坦言,據他了解,現時僅有香港電車是用木製車架,「應該冇乜地方仲會有」。

鋁合金耐用 可受 40噸撞擊

陳是耀表示,使用鋁合金車架除減少使用木材,大修期可由現時的 4年延長至 10年;使用時間也由最長 30年增至 40年,「最重要是防銹,避免風雨侵蝕,可減少維修次數」。他強調,鋁合金車架可承受 40噸撞擊力,不過若遇上意外,鋁合金受損範圍會較廣,「唔似撞斷一條木,換咗條木就可以」。

電車下層左右的兩排長座椅是傳統特色,翻新後會一併掃走,改以 12個單座椅代替。陳是耀表示,下層坐位數目較原先可坐 18人的長椅減少,但走廊及梯級空間增加;上層 25個座椅則維持不變。

旋轉閘變活門 未能阻逃票

另一大改動是把車尾乘客登車的「三截棍」旋轉閘門,改用類似港鐵的活門,「唔會撩起乘客嘅裙,或鈎到書包,方便上車」。陳是耀指出,活門附近會加裝紅外線感應和警報器,防止乘客走後門逃票,關車門時會有「咇咇」聲提示。司機控制的「叮叮」響按也繼續保留。

電車大變身,電車迷 Dennis昨日試坐新車後表示,上車後轉身用腳遮擋感應器,便可令活門打開,即有心的人仍可輕易搭霸王車;他又批評,改裝後有一個座位設在車尾的樓梯底,乘客要彎身才可坐下。

由車迷組成的公共交通關注聯盟主席陳迪遙直言,柚木車身、橫排長椅、旋轉閘門,均是電車逾百年的歷史特色。若把全部改頭換面,傳統特色便蕩然無存,「遊客見到架全新電車,仲點會覺得係香港標誌」。

新車廂設計由一家法國公司負責,費用達六位數字。陳是耀表示,首架新款電車最快於本月投入服務,將收集市民意見再作改善,然後才大規模生產,預計每月可改裝兩部,六至七年內完成。至於舊有的柚木車架,不排除將來會拍賣或作循環再造。電車公司 8月申請加價,成人票價由 2元加至 2.5元,兒童由 1元加至 1.3元,長者加 1角至 1.1元。陳是耀坦言有必要加價,「否則生存唔到」。

「下一站係軍器廠街……」當你聽到類似的報站廣播,別以為身處巴士或港鐵車廂,這其實是電車新增的報站系統。除了廣東話,還有英語和普通話廣播,方便各地旅客知道下一站的地點;同時車廂上下層的車頭位置,也設置 LED顯示屏,運作初期只列出站名,但電車公司不排除日後會提供如廣告、新聞等其他資訊。

新車廂設計以環保先行,車廂內的照明系統,如鎢絲燈和光管等,全部改用較省電的 LED燈代替。電車公司高級工程經理陳是耀指出, LED燈的壽命較傳統光管高五倍,更換次數減少,用電量則節省四成以上。此外,車身前後及左邊均以 LED顯示站名,配合弱視人士需要。

除非經常乘搭電車,清楚每條電車路線,一般市民或旅客乘搭電車時,不時要向窗外東張西望,了解所處位置。記者昨乘搭電車途經中環時,身旁的遊客便誤以為身處峰峰星球二十八。新設計的車廂,將在下層樓梯附近新增路線圖,稍後更會「升呢」成「電子版」,即以燈號顯示電車行駛時的位置。

駕駛室空間亦會稍為擴闊,並將現時設於車頭的黑白閉路電視改為彩色,有利車長觀察車尾乘客登車的情況,減少閘門附近的盲點。"

星期五, 10月 01, 2010

陳冠希復出

Danny Cheng: "EDC 復出了"


atnext: "陳冠希因2008年初的淫照風波重創演藝事業,曾公開表示要「退出香港演藝圈」,近來復出動作頻仍,11月將正式復出歌壇,3年未在台灣發片的他,特邀擅長饒舌音樂的熱狗當製作人,近來已悄悄在香港進行配唱,國粵語兼備,屆時會亞洲同步發行。

熱狗除幫陳冠希將英文饒舌歌詞翻成中文,還糾正他洋腔洋調的中文發音,2人因合作讓默契越來越好,連吃飯的手勢都一樣,讓熱狗在微博直呼:「超逗的!」

陳冠希2007年8月還來台宣傳新專輯《讓我再次介紹我自己》,不料隔年1月就爆發淫照事件,他暫離演藝圈躲到美國;去年他開始為復出鋪路,除繼續「CMD」娛樂事業及潮牌經營,也陸續曝光「試水溫」,今年就開始籌備新專輯錄製。

他新專輯共有11首歌,其中7首歌就是由曾獲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肯定的熱狗操刀,熱狗的經紀人黃靜波表示在合作期間,發現陳冠希很聰明、很有想法,很清楚知道自己音樂的方向,唯一的問題是他的發音,因為他的母語是粵語、英文,念起饒舌歌詞容易讓華人聽不清楚,因此熱狗特別在發音部分協助他。"

MR SANDMAN by EDISON CHEN from EDC on Vimeo.